以梦为马 以桥为介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我们的“梦之桥”
还记得中期汇报中令人惊艳的14座桥么?
桥,意味跨越,象征沟通,是你我他心灵的连接,也是个体与团队的连接。
一个月的齐心协力,五十八位同学的奋力搭建,从无到有,从零散的材料到成型的作品,最终,精彩呈现,闪亮登场。
12月9日,高二年级的“梦之桥”在北海路校区进行终期展示。
越北海,通虎丘,飘渺飞桥跨半空。我们一起揭开“梦之桥”的“神秘面纱”。
制作:陈昊洋 郭云笛
在汇报中,每组都以视频形式展示了桥梁搭建过程的“花絮”。
外星“噬菌体”入侵地球?
视频来源——姚丽晶组
我们的桥梁“诞生”记
视频来源——周铭梁组
每一座桥,都独具特色,各具匠心。
“梦之桥”项目后,我们的PBL课程告一段落,然而,对同学们来说,它不是终点与结束,而是新的起点与征程。
“梦之桥”是人与人之间理解、包容的心灵沟通之桥,是承载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的连接之桥,更是引领我们努力奋斗、通向未来的梦想之桥。
褚芸:
一座桥,孕育着无数中华文化的底蕴,无数纷飞的历史往事,无数钢筋铁柱的构架,无数天时地利的总和,和无数青年人与老一辈坚守的日日夜夜。这是我们平常用眼睛所不能观到的,只有倾注感情用心看,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我也在这项目中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实践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工作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是充实的!
周文谨:PBL课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并付出自己的努力,也知道了什么叫相互协作。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如何相互帮助,如何团队运作。桥梁项目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PBL课程,我感觉我突然有点开窍了,在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比如人际交流、团队合作、制作视频、组织策划等等很多方面的经验,非常有意义。
宫天智:桥项目很有趣,不仅让我体会到团队之间的协调,而且让我们更加珍惜PBL的课程历史,回望过去一年半的项目,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颗明珠,永远深埋在我的心底。我们在一心学习的同时,更要想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什么,明确学习是为一生服务的。
吴诗妍:这是我最积极投入的一次活动,我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不付出会怎能得到?不劳动怎会收获?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能够运用PBL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谢鑫皓:从一开始几张纸上平面的方案,到由我“主刀”,同学们一起提意见修改的中期汇报PPT,再到最后联合制做的模型,无一不与合作无关。梦之桥项目,或者说所有PBL项目,都注重培养合作意识。就像《功勋》中李延年对一位排长的教育一样,英雄不是打死多少美国人,缴了多少枪支和物资,而是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作用办好一件事。“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团结与合作带来的,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力量才使得这个设想得以实现。
陆鑫辰:在每次的PBL项目中都是先让我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再据此分组,并且在PBL项目的进行中,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大家一起从零开始,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又掺杂着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创新开拓思维的精神,不仅仅是对我们一个能力的培养,更多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创新发展、如何去与他人共同合作。
李娜:“梦之桥”项目是我们高中生涯中经历的最后一个PBL项目。回想第一次参加PBL时不知所措的样子,不禁感到真是时光飞快。一年真是转眼就过了。然而,虽然PBL课程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影响却不会结束。正是它使我得以体会团队合作的魅力,与其説是合作的魅力,不如説是大家共同朝著同一个目标努力时的那个氛围十分感染人吧。
最后,再让我们回顾一下终期汇报的精彩片段!
制作:陈昊洋
高二年级梦之桥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