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宽广博爱之心,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作者: 团委学生会新闻媒体部  发布时间:2023-03-17 浏览量:


“最好的教育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

——娄永琪(同济大学  副校长)

33日下午,我校虎丘路校区照常进行PBL项目化学习课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课程中我们打算为社会残障人士做些思考和服务设计,希望使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够多一些便利。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学校特意为我们邀请来了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Adam与天二宝。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关注和接触残障人士。在此之前,我从没有留意或思考过盲道存在的意义,也没有质疑过门把手使用的合理性。直到我看到Adam亦步亦趋地在校园里行走,听到天二宝因为没有双手无法压下卫生间的门把手而陷入窘境时,我突然意识到看似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也是一些人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的。我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有许许多多像Adam和天二宝一样的困难人群,或许他们非常需要周围人的关心与帮助。如同在偶然的一次相遇的时候,在一个平凡的时刻伸出我们的双手,帮他压下那个门把手。一份小小的善意,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就能帮助别人解开一个大大的难题。


恰逢今年35日又将来临,这是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雷锋以他宽广博爱的胸怀,秉持着感恩、回报的思想动力,实现了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愿望和目标,让我们从中领会感悟到“为何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之意义所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而博爱是其原动力,它可以让每个人对遵守公德有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我想雷锋思想的内涵在于感恩与回报,而传承雷锋精神就是需要心存善念,做一个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生命、爱大自然、爱文明进步、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一切真善美事物的,具有高尚、无私、感恩与博爱品格的人。


雷锋精神强调我们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他曾说过:“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这也是雷锋一辈子所践行的事情,充分体现出他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其次是服务人民,坚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做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成就了一段短暂却不平凡的人生。他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坐标,至今温暖着我们的社会,不断感动着我们的时代。而后我们要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要有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雷锋总有一种无穷的动力,凡事就是要钻进去,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他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雷锋精神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努力传承雷锋精神。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给予了我们优良的生活条件,在我们经历低谷时不离不弃,帮我们解决成长中的一道道难题。我们应该从感恩父母亲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帮助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开始,践行雷锋精神。当我们逐渐拥有一颗热忱的爱人之心,我们可以将爱给予其他亲人,给予朋友,也能将这份爱给予不认识的人。比如去孤儿院看望小朋友,去养老院探望老人,这些都是我们爱的体现。如果说亲属关系是一张环环相连的网,那整个社会便是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家庭,对于我们也十分重要。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与它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享受着社会提供给我们的各项便利,也从社会经验中总结教训和道理,从而武装自己,我们在社会的呵护中成长。当我们怀揣着一份无私的爱,一份广大的爱,我们就拥有了崇高的博爱之心,与此同时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以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学习成才,从而回报国家,回报整个社会。这是我所期待成为的人,一个真正践行雷锋精神的人。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爱心奉献,处处可为。依照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未来十年的愿景:“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可见的贡献”,我们将从学校课堂上萌发的一点善意,指引着我们继续走向雷锋曾践行的道路,携手共进,努力使社会多一丝温暖,让雷锋精神与我们赤诚的博爱之心,照亮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高一(2)班  李思嘉

                                                  2023310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