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学科魅力,构建高效课堂”主题教研分享会

作者: 教导处  发布时间:2023-05-23 浏览量:

519日下午,我校举办以“展现学科魅力,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分享会,此次分享会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探讨如何结合“二十大精神进课堂”铸魂育人;第二部分邀请了在“设计思维导向下的双新教学——课堂中的积极心理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教师分享教学心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我校部分教师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学科,带入课堂。

政治老师高丽霞以政治学科知识为出发点,设计并实施了与我校特色课程《梦之桥》项目相关的《中国跨度 中国精神》工作坊。她带领学生探究桥的历史变迁,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变化,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的政治认同感。高老师表示“我对教学的把握完成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转化,最终完成这样一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无止尽教无止尽,常教常新,我想这就是时间对老师的最好馈赠!”

化学老师袁涛在《“观化学”· 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中谈到,要想让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走进课堂,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认真学习二十大相关资料,领悟“二十大精神”,其次分析与学科的融合点,落实基本教学目标,最后深入挖掘相关素材,有机融入课堂环节。他表示通过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并塑造高尚的精神品质。

钟广涛书记对两位教师的发言做了点评。他强调二十大报告对过去十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做了充分的肯定,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教育的战略地位,二十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2学年学校双新主题教研的核心是进一步推进“双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3月底4月初,我校举行了主题为“设计思维导向下的双新教学——课堂中的积极心理学”,11名教师参赛。三名获奖青年教师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

王金涛老师《设计思维:让“失败”的课堂成为日常》中,分享了自己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创新。他以设计思维下的同理心、定义问题、头脑风暴、原型设计、测试迭代这五方面为切入口,找到与地理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他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是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数学老师赵文娅以《双新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变”与“不变”----以三角不等式中的“等”与“不等”》为题交流。她强调这次设计的课题灵感来源于去年春考试卷的压轴题,双新改革前的教材中并未将三角不等式作为一个教学知识点呈现,而新教材引入三角不等式定理,该定理是连接“旧”教材与“新”教材的一个纽带,因此具有探索意义。作为年轻教师的她分享了如何利用年轻人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启发性思维,提高教学实效的做法。

体育老师孙海龙在题为《三管齐下:探索从“课程”到“学程”》发言中,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他在学校戏剧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运用设计思维,结合当下的“大语文”背景,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进行课程设计,以武术基本功、基本组合的应用为教学重点,以攻防动作套路编排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紧密融合,让学生感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享受民族传统体育的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分享会最后,张咏梅校长以“上好每一堂课,育成每一个人”为主题对此次教研分享进行总结,强调教育的主旨就是引导人们去学习,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学得更容易。她强调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十个因素:用好教材是基本点、了解学生是立足点、设计适切目标是落脚点、改变学习方式是着力点、优化讲练策略是效益点、引导帮助学生是支撑点、教与学和谐是关键点、缩小个体差异是平衡点、善于处理动态生成是关注点、坚持教学反思是生长点。张校长希望教师们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担当意识的新生代力量。

关闭当前页面